辅导员之家

    辅导员之家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> 辅导员之家 > 正文

    信任感从何而来

    发布时间:2011-11-27 点击:

    教育科学学院 张思远

    案例概述

    A同学,自入学初始,便对辅导员的年轻满怀疑惑,甚至心生不服。新生报到当日,A由于学费问题遇到一些麻烦,第一天真正从事工作的我面对学生的一连串提问瞬间茫然无语,当即遭到A的质疑:“你什么都不懂?”。自此,A便成为我工作中最难以“驯服”的一名学生,不仅不肯以“老师”对我称谓,还常常暗中与我较劲,刻意干扰班级工作的开展,其自身亦存在诸多问题:沉迷上网、频繁旷课、与班干部关系不和……

    案例分析

    1、质疑源自爱的缺失

    在一次与A的同乡的交谈中了解到A自小父亲外出工作,母亲酷爱打麻将对A很少过问,唯一与姐姐感情深厚,几年前姐姐也出嫁了。或许,在A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亲是常常缺席的,A与父母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亲密感,没有给予A温暖与安全。离开姐姐来到这样遥远的城市,陌生与似乎无爱的环境使得内心的不安越发浓重。

    一个具有内在安全感的人眼中,世界自然是较多阳光的,反之如A这般内在安全感不足的人,在与人交往时,则较多捕捉到的是一些不安全的信息(例如辅导员太年轻不能胜任老师之职,班干部是为了一己之私),过于敏感、多疑,难以和同学、老师建立和谐、信任的人际关系。

    爱的缺失致使质疑成为A同学对待世界的基调。

    2、当代大学生原本成长在一个信任感缺失的年代

    进步与发展加速了信任的丧失,我们的学生身处在这样一个社会:规则不完善;价值观不确定;利益无处不在;越来越高的离婚率;食品危机事件接二连三被曝光;假文凭、假证件……人人渴望信任,人人很难信任。

    90后大学生成长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社会,原本就是一个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圈,迫使学生提早形成一种谨慎的态度,这伴随着的是一种不自觉地不信任。

    处理策略——“亲其师而信其道”

    在对A同学的认识尚不明朗时,曾经对他采取很严厉的管束,为了控制他过度上网甚至没收身份证代为管理,给他布置学习任务,对他的各种违纪行为采取各种各样的惩罚办法,但皆无见效,反而导致A对我的成见越来越深,对于老师在他身上所做的努力视而不见,有一次直接与我发生很激烈的冲突,灰心之余便索性不管他了。可是这样“自由”的环境并没有使得A好转反而更甚。

    过了些时日,在与其他同学的交谈中渐渐了解了他的家庭环境,了解了与亲近的人在一起时的他也是和善好处的,也渐渐开始分析他,开始转变看待他的眼光。

    我借故让A来办公室帮助我做一些工作试图与其交谈,没想到平日懒散顽劣的他竟然很乐意帮助我做事,并且完成的很好。我们的交谈不再涉及学习、考试这类让他沉默的话题,我极力对他所喜欢的事物表示出兴趣,常常是我提及一个问题,便细细地听他解说。他与我说他最喜欢哪些网游,说他跟踪姐姐与男朋友约会的事,说他如何如何讨厌某个班干,如何如何捉弄某个老师……我不表示任何赞同或反对的态度,只是适时地回应一些自己的故事。渐渐地他也开始对我感兴趣,会问我许多问题,我适当满足他的好奇。告诉他我也与他一样跟随母亲生活,却不似他幸运还有个姐姐,他同我分享有姐姐的温暖,我同他分担成长的遗憾。

    在彼此分担与分享的交谈中,我缓缓让他明白生命的微妙平衡,告诉他我们已拥有的决不少于所缺失的,我们得到的爱绝不少于所付出的爱,让他明白质疑确是必不可少的,但并不能成为一种态度,而是一种方法,质疑是为了建立信任。

    一日,我接到A的短信:“你和我一样大,你却是老师,我是学生,这一点我很佩服,背后肯定有努力和汗水,很能吃苦。不瞒你,我独自一个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,并不开心,一个亲人也没有,是你让我感觉到这个地方并不陌生。”我倒有些意外他对我态度的转变这样快:“为什么?我做什么了?”他回答我:“因为你经常让我去办公室,和我说话,让我忙碌起来,感觉自己并不是那么差,让我感觉我并不孤独,是你让我树立信心,试着接受新生活,融入这个新的集体。我觉得你很像我姐姐,当你第一次打我背得时候,还有我蹲在地上仰望你的时候,尤其你走路时昂着头的样子也像我姐姐。”

    案例启示

    1、对学生的关心与管束要避免出现两极化。

    在转变A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些波折,起初对A的盲目管束不仅不见效还遭到A的还击,使得自己很有挫败感干脆放弃,所幸在理性分析后及时结束了对他的毫不理会。

    有时辅导员对学生事事关心不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感恩,管束过紧又导致学生反感,于是感觉自己的爱心与付出没有得到理解或是回报,索性撒手不管。这便致使两极化产生。

    事实上,对于A同学的放任不管是伴随着一种极简单化的情绪,是身为老师无法调整自身情绪时的一种逃避。换言之,在从事学生工作中,必定会遭受挫折从而产生负面情绪,接受并调整这样的情绪实则也是辅导员必须承担的工作之一,如果由于无法承担便对学生置之不理,其实是一种隐性的逃避责任。相对于管束过严,放任自流可能更有问题,学生也许就像被放弃一样,从此走上错误的人生路。

    2、引导学生叩问内心

    成长,是一个极漫长极漫长的过程,长及一生。我们不能伴随学生一生,不能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告诉他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,不能随时随地为他判断事物的对或错提供证据。更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拥有信任的能力,拥有内在的信任感。

    对自我内心感觉的信任是信任世界的基础,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感觉,并对此有所回应,使学生内心的感觉明朗起来,清楚自己的感觉,并坚定自己的感觉,即使身处混浊的社会仍能保持内心的安定,做出理性的抉择。不安的社会没有给予学生信任的勇气,身为人师,要教给学生的是信任的智慧。

    • 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
      学生天地公众号

   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(学生处)、人民武装部版权所有 学工部地址:信息楼裙楼一楼 邮编:550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