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向更多的同学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,提高同学们的自我防护意识,红丝带防艾协会于2020年9月5日上午10:20 在成长驿站组织开展了防艾科普宣传讲座。
本次讲座由协会邀请的一名医生主持。会上,医生向大家简单介绍了HIV的发病机制、感染途径、临床表现以及HIV的治疗方法、暴露后如何预防。通过专家的讲解我们了解到,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,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,耐碱不耐酸、对热敏感,一旦离开宿主其生存能力会很快消失。性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三大途径。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是:在HIV病毒的作用下,使CD4T淋巴细胞受损,继而大量破坏其他免疫细胞,导致细胞免疫缺陷,最终使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损伤、免疫力下降、被感染的机会增大。感染艾滋病的病人会经历急性HIV感染期、无症状HIV感染期和艾滋病期三个时期。其中,急性感染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发热、全身不适、肌肉疼痛、咽痛、关节痛等,到了艾滋病期时,患者体重下降超过10%,开始出现乏力、厌食、全身淋巴结和肝腺等症状。讲座的最后,专家介绍了目前HIV治疗的四种方法:抗逆转录病毒治疗、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、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。此外,专家表示职业暴露后24小时之内服用药物基本可以阻断HIV感染。已经发现感染的患者,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,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。
本次讲座,使大家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、预防方法和措施,培养了同学们自我保护的意识。众所周知,艾滋病防治的生物学疫苗短期不能实现,当下,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才是我们远离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!青春要“爱”不要“艾”,让我们携手同行,共御艾滋!
文/图 吴珊珊 审核/王珏

医生讲解

成员认真听讲

成员认真听讲